成績不好,是哪一種病啊?

今年四月,美國邁阿密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的教授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越來越多的注意力不足過動兒,可能與老師和家長對孩子要求越來越高的學業表現有關。我讀到這篇文章,腦海裡,立刻浮現一個接一個的孩子…

成績不好,是哪一種病啊?_img_1

經常有媒體記者採訪我時,會問我一個問題:「這麼多年來,看妳費那麼多心血,是什麼原因使妳對注意力不足過動兒,特別關注?」

除了因為自己生養了一個自由自在的孩子,讓我有機會重新觀看台灣教育的現況,進而發覺原來這樣的教育,只適合乖巧讀書會筆試的孩子,對於多元特質的孩子,根本缺乏接納的空間。再加上有位親戚的孩子,因為考試成績差,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兒,而且必須服藥,也真服藥了一段時間。這孩子,從小便與我親近,當我知道當時讀小學的他,正在固定服藥時,因為不解,還曾經主動打電話詢問他的主治醫師。

我開始感受到這個疾病原來已經侵門踏戶,進入我的生活圈,而不只是教科書上的一個病名。那已經是十幾年前的往事了。

但是最主要的起火點,則來自約七、八年前,朋友寫給我的一封信。

她寫道:

「兒子因為上課不專心、考試考不好,老師好意建議我帶他去看兒童心智科。我帶孩子去看了高雄地區頗負盛名的兒童精神科名醫,結果,醫師看了孩子一眼,詢問了我幾個問題之後,就要我帶幾張問卷回去填寫,同時叮嚀下回就診,只要帶問卷來即可,孩子不必帶來。我認真寫了問卷,覺得孩子並沒有問卷所提的多數情況,因此大多填『沒有』。回診時醫師看完問卷,仍開藥要孩子服用,我問醫師:『可是我覺得我的孩子與問卷說的情況並不相同,也許他只是愛玩,嫌上課太無聊,為什麼還是要服藥?』醫師回答:『沒關係,我們可以服藥來做診斷啊!如果他服藥後,成績有進步,就是有幫助的啊!』」

我收到朋友這封標題寫著「瘋狂看病記」的信之後,感受到她夾雜著憤怒不滿與不知所措的情緒,便約她長談。

這位老師要求孩子看病的理由實在是太牽強!「上課不專心,考試考不好」的原因有多少可能啊!也許是老師教學太呆板無趣,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也許是孩子跟不上老師的進度,聽不懂了,自然很難專心;還有一種常見的理由是–孩子與這位老師槓上了!

針對成績不優的孩子,過去給予家長的建議,往往是「請家長多加督促」,或者請家教老師或補習等。絕對是孩子有其他更嚴重、不利於生存的症狀出現了,才會推測孩子可能有精神疾患。

同時讓人納悶的是:成績與過動症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有成績好的過動兒,自然也有成績不好的過動兒。但是,成績不好為何直接連上過動兒?更奇怪的是醫師以成績有沒有進步,作為診斷的依據,而此時藥物治療的目的,似乎也只是要讓孩子成績變好一點。

寫了好幾本書談芬蘭教育的陳之華,曾經如此描述芬蘭的教師:如果我未能教好一個學生,那一定是我的教學工作出了問題;當學生功課沒有如期完成,老師會反省是否功課出得太多?還是學生學習得不如預期?當學生考試沒有考好,老師會檢討是否自己教得不夠好?還是題目難度過高?

這樣的思考,才是教育啊!才是真正實踐考試的真義啊!

與朋友長談之後,建議朋友,如果兒子不反對,還是轉學換老師吧!因為老師幾乎處處看她的孩子不順眼,到吹毛求疵的地步,已經無可挽回了。例如,上課時,孩子對老師所說有疑問或有別的看法,舉手欲發言,老師是採不理睬的態度;有時,考試考得比平常好,老師不是誇獎孩子,而是冷嘲熱諷。

這樣的師生關係,已經鬧僵,只好脫離了。

後來,這位母親接受了我的建議,幫孩子轉學,遇到一位了解孩子、包容孩子的導師。「身為母親,最感恩的莫過於有另一個人真心對我的孩子好;更幸運的是,這個人是他的導師。」這是她在兒子新導師的聖誕卡上,寫下的肺腑之言。

成績不好,是哪一種病啊?_img_2
圖片來源/chia ying Yang

後來,她兒子的成績越來越進步。高中畢業典禮那天,母親去找兒子的貴人、也就是孩子的導師,深深擁抱,淚流滿面。如今她兒子過著開心充實又如魚得水的大學生活。

至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呢?在轉學之後,就沒有人再提起這個名詞了。

醫療涉入教育現場,會造成什麼樣的關係消長呢?會形成什麼樣的權力蹺蹺板呢?「教育現場連線醫療現場」,對孩子可能造成完全不同的生命風貌。若非是有熟識的朋友,能夠大家共同討論,為孩子選擇不一樣的路,否則如果是孩子來自沒有這些資源的家庭呢?繼續往下想像,帶給我十足的震驚。

並非只有成績不好的孩子,才會被推進醫療場域治療。我遇過一位母親,在聽完我演講之後,淚流滿面地站起身來,她說她的女兒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持續服藥中,已經三年。當初會帶孩子去就醫,是因為父親的要求,與老師完全無關。她的女兒考試成績一直維持在全班前五名,但是,女兒有一位幾乎都考全校第一名的大哥,父親便認為女兒一定是不夠專心,才無法像大哥這麼優秀。

我越來越常接觸到這類老師認為孩子很正常,純粹是父母不滿意孩子的學習成績,而認為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傾向的「龍鳳父母」。

有個國一的孩子來,據說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吃利他能到現在,共服了五年的藥物了。老師並未抱怨孩子,是父母覺得孩子的學習情況不佳,自己帶孩子去找醫生的。

母親從孩子讀幼兒園中班時,就覺得孩子有狀況。因為孩子是九月出生的孩子,比大部分的同班同學都長了一歲,照理來說應該比較早熟,可是,幼兒園開始學認字、寫字、簡單的算術,孩子的理解能力並沒有比別人強。

到小學三年級,數學成績更糟了,母親便帶孩子去看兒心科醫師,希望透過醫生的協助,讓孩子更專心,考試成績能進步。據母親主訴,醫師第一次看診時間約五至十分鐘,幾乎沒有和小孩互動,只是要他們拿量表回去填。第二次帶量表回來,然後就開藥。

媽媽帶孩子來找我,是因為她發覺孩子已經吃藥吃那麼久了,可是數學還是很爛!更讓母親生氣的是,其實孩子是會解題的,只是總在計算時粗心算錯,母親說:「我想吃藥都吃這麼久了,還是一樣粗心,那是不是表示吃藥沒有效啊!」

我問孩子喜歡什麼課?孩子說他最喜歡歷史,再來是國文、英文。他也喜歡畫畫。可是現在功課多,爸爸不准他畫了!爸爸要孩子一定要考上好學校,爸爸常嘮叨,唸媽媽把小孩教得不聽話,媽媽說孩子已經這麼乖了,怎麼有不聽話!?爸爸說不按照他說的話去做,就是不聽話!

當台灣的父母與老師普遍還是以考試名次在評價孩子、仍奉行千年前「科舉制度」的精神,來要求二十一世紀的孩子時,醫療的角色,究竟是放在助長「填鴨風」、「分數派」上,還是站在健康促進的立場?懇請父母睜大眼正視眼前這個運動不足、睡眠不足、親子互動不足、笑容不足、健康不足的孩子!當社會仍瀰漫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氣氛時,醫療是促使不受約束的孩子,儘量符合大人的期待,也擠進「會讀書考高分」的窄門,還是協助孩子,讓大人看到孩子的專長百百種,行行出狀元?

作者簡介

李佳燕 家庭醫師

現任
傳家家庭醫學科診所負責醫師
教育部性侵害與性騷擾調查專家庫專家
高雄市雄工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
高雄市人權委員會委員

經歷
高雄醫學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成立「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
成立全國第一個「婦女友善醫療倫理委員會」
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高雄縣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 

adsnew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懷孕初期 戒奶嘴 親子出國 尿布推薦 配方奶 孕吐 寒假 益生菌 月子中心 人工受孕 半夜發燒 黴漿菌 幼兒園 長高

特別企劃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Page Loading